咸阳市生态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表时间:2017-05-25 16:52 近年来,我市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,积极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,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 一是建设北部生猪板块,促进果畜良性循环。近年来,以促进果畜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,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,在北部果业基地县实施百万头生猪大县和500万头PIC商品肉猪基地建设项目,以果园和沟坡地为主,大力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和温氏“四统一保”模式家庭牧场,促进生殖产业向北部地区聚集转移,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场291个,建成“温氏模式”家庭农场334个,生猪养殖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,猪粪作为有机肥得到了充分利用,推动了果畜循环共赢发展。据统计,北部五县年产猪粪2000吨,猪粪利用率达到80%以上,减轻了畜禽养殖污染压力,提高了水果的产量和品质,按2016年苹果价格计算,平均每亩果园可增加果品产量约150千克,每亩果园平均可节本增质增产增效1500元,同时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,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。 二是加强饲草秸秆利用,助推种养产业转型升级。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,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秸秆养畜和粮改饲试点项目,积极引导群众加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,积极推广青贮、氨化等秸秆利用新技术,全市年秸秆青贮总量达到150万吨,人工种草面积达到80万亩,促进草畜联动循环发展。2016年我市在泾阳县、乾县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,落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400万元,完成饲草种植面积12.7万亩、青贮全株玉米鲜重完成31.4万吨。据测算,青贮玉米种植相比普通玉米种植效益可高30%以上,全株玉米青贮相比去穗秸秆青贮,其消化率可提高12%,泌乳量增加10%-14%,乳脂率提高10%-15%,牛奶的产量增加,质量提高,从而实现养殖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 三是发展种养循环互助模式,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。近年来,在南部县区积极推广“畜沼菜”、有机肥生产加工、秸秆青贮等循环生态养殖模式,北部县大力发展“畜沼果”、果园养鸡等生态养殖模式,减轻了畜禽养殖粪污排放压力,促进了无公害果蔬等农作物生产,提高果蔬产量和品质,促进农牧良性双赢发展。同时,以生态养殖场示范创建为重点,狠抓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,从选址、规划、设计、布局等方面对新建场给予指导,引导新建场向果园发展、向沟坡地发展,加强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,全市已创建省部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54个,推动我市畜牧业的协调、持续、健康发展。 |